出家门进工厂 脱贫致富送良方——河北省就业扶贫扬帆启航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发布日期:2018-07-30 字体大小:【】【】【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践证明,促进贫困群众就业是最有效的脱贫方式。

近日,河北省人社部门谋定思路,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河北省就业脱贫工作开始扬帆启航。以此为契机,河北省就业扶贫工作将深入各个基层单位,各级人社部门启动全部动能,盘活各种资源,综合施策,环环紧扣,用情、用心、用力做好就业这项民生之本工作。

培育脱贫致富“加速器”

“我家里孩子还太小,不能外出打工。”53岁的邢台市曹彰村村民窦现芳,曾经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从地里刨药材出去卖。2018年,当地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推荐她到村里新引进的灯笼加工扶贫工厂上班。“现在出门不远就是扶贫工厂,一天少说也能挣60元。”这份工作,如雪中送炭,改善了窦现芳的经济状况,让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在燕赵大地,就业扶贫的各种方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在巨鹿县有“就业+扶贫项目”模式,通过扶贫车间、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推进就业扶贫;在魏县有“扶贫微工厂”,将服装加工、箱包制作、电子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到农村,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康保县,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招用扶贫易地搬迁劳动力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让这些人享受就业政策的倾斜。

“为了支持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优先满足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河北省鼓励贫困地区积极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乡镇或村集体改建闲置的校舍、厂房等集体资产、资源,引导动员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车间建在乡村、社区,建设就业扶贫工厂。”河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赵爱平介绍,对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或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可由县级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工厂,“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工厂等用人单位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可以获得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北省就业扶贫工厂(车间)、扶贫微工厂达到547家,解决了贫困劳动力不愿远离家乡就业的难题,实现了他们“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愿望。

“现在销路越来越广,生意越来越多,以后肯定要扩大规模,带着我们村更多人一起致富。”家住巨鹿县的陈灵涛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生活十分贫困。2017年,陈灵涛开办了自己的核桃工艺品加工公司,在人社部门的扶持下,不但脱了贫,还以“公司+贫困户和残疾人”的发展模式,带领周边贫困人员一起致富。

陈灵涛的例子是众多贫困人员创业脱贫的一个缩影。在河北,创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对自主创业贫困劳动力和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返乡或下乡创业人员,我们都优先安排入驻创业孵化园区,并给予租金、物业费等补贴。”河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分别可获得最高200万元、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初次创办企业,经工商注册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人员,可获得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在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园区外初次创办小微型企业,且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的创业者,自创办之日起3年内,可向创业所在地人社部门申请3000元—5000元的场地租金补贴。”

除此之外,居家灵活就业、就业扶贫专岗托底帮扶就业、劳务协作转移就业……河北省人社部门为牵住促进就业这个“牛鼻子”,高招迭出。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变扶贫“输血”为“造血”。木近有源之水,何愁欣欣向荣。

送上技能扶贫金钥匙

“在产妇护理中,首先要明确是剖腹产还是顺产……”近日,在河北省沙河市劳动技工学校的一间培训教室里,10余名农村妇女在认真听培训教师授课。这是当地人社部门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的技能培训班。

“我们始终坚持需求导向,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让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至少掌握1—2门就业技能和2—3项实用技术。”赵爱平告诉记者。

长、短期相结合时间灵活,集中大班、分散小班形式灵活多样……在河北,哪里的贫困劳动力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人社部门的全员引导性培训就会办到哪里。

“不久前村干部来到我家,看我还没有就业,就推荐我参加了这次育婴师培训班。”家住沙河市柳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申利鱼说,“培训的老师来自石家庄,很认真负责。我参加培训吃住全免费,还报销了往返的路费。”

“对于到乡镇以外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培训期间我们给予他们每人每天不超过100元的食宿和交通补贴,培训合格后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这就彻底打消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赵爱平说,人社部门还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有需要的贫困地区创办了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建设了一批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让贫困劳动力能够就近就地得到高质量的技能培训。

除了技能培训,河北人社部门还落实“千校行动”,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住宿费等;对正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给予“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理论知识培训、实际操作训练、组织学员研讨和实地观摩等形式,提高致富带头人创业能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开展农业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等培训。

打出精准服务组合拳

“谁也不想当贫困户,可是没办法,家里离不开我。”王海燕是张家口市宣化区姚家营村人,由于丈夫患病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难以脱贫。2018年,当地人社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王海燕家里的困难,根据她的情况,为她送去就业岗位信息。最终,王海燕选择去宣化国馨家政公司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现在认可我的客户越来越多,收入也不断增加,干完活还有时间照顾丈夫,这工作真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一样。”她说。

服务贵在“精准”。在河北,人社部门通过就业扶贫台账实名制管理,为类似王海燕的36.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一户一案”“一人一策”对症脱贫方案。

“精准掌握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和培训需求后,我们采取了分类指导的方法,为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河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至少能够得到3个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尽一切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才是最好的脱贫良方。”该负责人说。

精准到人,服务更多样、更便捷。在河北,人社部门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通过企业招聘面对面、乡村招聘会、送岗位下乡等方式,把岗位信息直接送进乡村;充分利用远程招聘、远程培训等“互联网+”手段,把招聘信息传送给每个贫困人员,打通政策启动与岗位对接“最后一公里”。

插上智能化管理翅膀

稳定就业情况、未就业者的就业意愿、推荐就业岗位情况、参加培训及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情况……在河北,人社部门通过为每一个贫困人员准备的电子《河北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全程跟踪服务卡》,全程跟踪记录每一个贫困人员的就业帮扶情况。“通过实名动态智能监管,实现了就业服务全程电子化留痕。帮扶工作是否到位,一目了然,容不得半点凑合。”赵爱平说。

河北省将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通过河北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分发至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同时将就业培训、园区孵化、创业贷款等各业务模块与贫困人员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对接,实现了省、市、县、乡、村5级贫困劳动力实名制智能化动态管理,为就业扶贫工作插上了智能化的翅膀。

此外,河北省以实现就业创业为目标,量化各环节任务,运用大数据分析,客观、公平、准确考核各地就业扶贫工作成效。他们通过旬调度、月通报、季检查等方式,将就业扶贫工作作为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扶贫资金、就业补助等资金分配挂钩,用严格的考核促进工作落实。(赵为)

?

推荐】【打印】【关闭